37
近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出台,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新型房贷产品,其中“气球贷”以其独特的还款方式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引发市场争议不断。
对此,7月17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发文称,近期部分银行机构推出“气球贷”“轻松供”等新型房贷产品,特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产品特点、结合自身需求理性作出选择。依据公开信息,这也是此前平安银行“气球贷”重出江湖后,首个就此发声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
“气球贷”作为一种创新的房贷还款方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前小后大”的还款模式。借款人按约定的总期数(通常为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但最后一期需要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这种还款方式在前期显著减轻了购房者的资金压力,尤其对于那些短期内资金紧张但未来收入预期乐观的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气球贷”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8、2009年房地产政策较为宽松时,就曾风靡一时。但随着政策收紧和市场风险增加,部分银行开始收紧甚至停止此类业务。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再次回暖和政策的放宽,“气球贷”等先息后本还款方式再次成为银行关注的焦点。
从市场影响来看,“气球贷”等新型房贷产品无疑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还款选择,有助于提振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将“气球贷”应用于住房按揭市场,整体来看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 他表示,此类模式一方面具备较高的杠杆效应,在房价高企时引诱更多人低成本炒房谋利;另一方面在楼市低迷时则易放大断供风险。整体而言,“气球贷”对于银行还是贷款人来说都存在着潜在风险,若大面积推广,则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罔顾风险甚至过度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都不值得提倡。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平安银行宣传“气球贷”曾经引发舆论风波。
5月底,广州、深圳两地宣布楼市新政的同一天,平安银行官方微信重点宣传其“特色还款方式”,包括“二阶段还款”“双周供”“轻松还”和“气球贷”等四大类。这是“5·17”新政后,首家官方宣传按揭贷款支持“气球贷”等先息后本类还款方式的商业银行。
彼时,平安银行官方微信介绍,“气球贷”是指“借款人按约定的总期数(固定20年)计算每期月供,在贷款期限内分期归还贷款本息,最后一期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目前开通城市包括上海、成都、广州等。 平安银行后续回应财联社记者称,气球贷是适用我行个人商住两用房按揭业务的一种还款方式,客户选择我行按揭贷款且用途为商住两用房按揭时,在选择还款方式时可选择气球贷。但此后不久,平安银行官微涉及“气球贷”宣传文章物料即被撤下。
深圳金融监管局的发声,正是基于对此类产品在社会上潜在风险的深刻认识。具体而言,“气球贷”等新型房贷产品存在以下几大风险:
还款压力集中:虽然前期还款金额较低,但中后期还款压力将大幅增加,有的甚至需要一次性偿还全部本金,这对购房者的资金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利息成本上升:由于前期本金偿还较少,导致整体贷款期限延长,从而增加了总利息成本。对于长期贷款而言,这一成本差异可能相当可观。
违约风险增加:若购房者未能合理规划还款计划或收入状况发生变化,可能面临违约风险,进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严控风险和恪守合规底线始终是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深圳金融监管局的发声,既是对当前市场现象的及时回应,也是对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重要提醒。
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在推出新型房贷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应加强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评估和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贷款产品时也应保持理性。认真阅读产品介绍及合同文本,充分了解产品的运作模式、还款方式、利息计算等重要内容。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偿还能力综合决策,避免盲目跟风或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风险。
“气球贷”等新型房贷产品的出现,是金融机构在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然而,这种创新也需要在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坚持合规经营底线,审慎评估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应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在房地产新政的推动下,我们期待银行业能够继续发挥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为购房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推荐资讯
推荐资源
暂无推荐资源
关于我们
下载小牛看房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