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近日,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及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发布了《常州市武进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标志着武进区未来十五年国土空间发展的蓝图正式揭开序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及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武进区组织编制了这份规划草案。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年,期限至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武进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草案明确了武进区的发展愿景为“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战略定位为全国智能制造基地、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滨湖生态宜居美丽城区。至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将达到241-252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86%,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百强区前列,10年后计划成为全国领先的高质量现代化强区,远景目标则是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宜居福地、创新智造高地。
规划草案提出了“两主两副双轴八区”的总体格局。其中,“两主”指的是两湖新中心和城市主中心;“两副”是南部副中心和东部副中心;“双轴”为常金科创轴和常武发展轴;“八区”则包括两湖中央活力区、武进魅力主城区、南部国际智造区、常州经开区产城融合区、东北创新智造生态区、东部绿色智造产业区、西部科创绿苑区、东南文旅休闲区。这一布局旨在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武进区将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协同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区域地位。同时,加强太湖湾和环滆湖地区跨界协同发展,合力建设环太湖科创走廊,协同推进太湖流域治理。此外,武进区还将与金坛、钟楼、溧阳共建“两湖”创新区,加快推进“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建设,打造城市新中心。
规划草案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苏南模式跨越发展,形成“2大市级科技创新核+2大区级产业创新核”的产业空间格局。其中,2大市级科技创新核是指“两湖”创新区科技创新核和常州科教城科技创新核;2大区级产业创新核为东部副中心产业创新核和南部副中心产业创新核。
武进区将大力发展产业园及产业社区,未来以“3+12”的模式,将产业深入到乡镇,创新延伸至角落。
为了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武进区规划了包括航空、铁路、公路、航道与港口在内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其中,铁路网络将涵盖干线铁路和都市圈城际铁路,公路网络则形成“五纵四横”的干线公路格局。此外,武进区还将建设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武进区总计有11条轨道交通线路贯通而过,分别为1、2、3、4、5、6、7、8、K1、K2、K3号线。
规划草案强调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实施差异化住房布局引导政策,提升城镇居住功能。以“住有所居、安居乐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工作,确保居民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在城市更新方面,规划草案明确了城镇更新和园区更新两大类重点任务。将聚焦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地区、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零散镇村级工业园等更新对象,重点推进多个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将有效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而在城乡风貌塑造的管理上,武进区将强化城市设计管控,划定城市高度分区,引导超高层建筑向“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东部副中心核心区等集聚,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加强滨水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交通枢纽地区、高架路沿线地区等重点区域风貌管控。突出“两湖”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形象定位,塑造魅力生态滨湖区。
《常州市武进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的发布,为武进区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武进区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完善交通体系、提升住房保障和城市更新水平。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繁荣的武进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内容及图片来源官网,小牛看房综合整理
推荐资讯
推荐资源
暂无推荐资源
关于我们
下载小牛看房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